“一輛6米的國標校車一般是35座,最便宜的售價約為12萬元;而一輛普通微型車私改后,能達到40座甚至更多,價錢只要6萬,是正規校車價格的一半。”王林夕解釋說。在許多人看來,過寬的座椅間距對于孩子來說是一種浪費。
在這一問題的看法上,各方觀點并不統一。李弢認為,“真正的校車所有的學校都買得起”,從技術角度看:“門檻并不高,國內這么多家客車生產企業,只要愿意,擁有這個技術能力并不困難。”也就是說,國標校車生產不會存在技術壟斷一說,市場會像客車一樣充滿競爭并提供足夠選擇。
但即便如此,國標校車發展至今,市場依舊平淡。
由于大量“非標”和私改校車存在,以至于“校車市場”作為獨立的細分市場探討都稍顯牽強,從實際情況看,它似乎更應該被劃歸客車和小型商用車的范疇。
國內客車生產的龍頭老大宇通客車在校車標準化生產上屬于最早發力的一批。早在“國標”尚未著手制定的2006年,宇通就已經試制了自己最早的校車:“陽光巴士”。據宇通校車事業部經理張強介紹,當時該校車價格約為20萬元。與“旅游客車處于同一價位”。而根據“國標”,宇通已有6米至10米不同規格的各型號校車,根據校車價格在20萬到45萬之間。
宇通方面認為,專業校車的價格仍然較為“平民化”,但事實的銷售數據卻并不太令人滿意。張強告訴新金融記者,宇通過去兩年的專業校車銷售量分別為200和700臺,今年預計將創歷史新高,達到1200臺左右。雖然絕對數量很少,但這幾個數字卻為宇通掙得了國內國標校車市場20%的占有率。而宇通客車2010年年報顯示,去年全年宇通各類客車的銷售總量為41169輛。
宇通的情況并非孤立,盡管能夠將校車價格做到與普通客車相當,但國內市場卻并不買賬。